科技大廠工程師疑似過勞死,經常有科技人深液十一點下班,公司停車場還是滿滿滿!其實不只是電子業,七月份最操的是造紙業,平均加班二十四點二小時,等於每周加班六小時,平均每天超過一小時;第二操的是橡膠製品,第三操是基本金屬、以及公共運輸,其中,公共運輸還攸關廣大民眾的運輸安全;第四操是科技大廠的電子零組件,七月平均加班二十二點八小時,每周加班也將近六小時。這些都不包括員工把工作帶回家的「責任制加班」。(張雅惠報導)

主計處公布到目前為止的最新統計,七份工業和服務業平均加班九點三個小時,和六月一樣,都是最近二十八個月來、將近兩年半來的最高水準,其中,工業平均加班十六點三小時,服務業平均加班三點四個小時。加班時數是景氣的領先指標之一,員工有班可加,代表景氣好轉,訂單增加,員工的「非經常性薪資」也會增加。

各行業當中,七月加班時數最多的是紙漿紙製品製造業,二十四點二小時,平均每周加班六點零五個小時;加班時數第二多的是橡膠製品製造業,二十四小時,平均每周加班六小時;加班時數第三多的有基本金屬製造業,以及公共運輸業,都是二十三點六小時,平均每周加班五點九小時;加班時數第四多的是科技業大廠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,二十二點八小時,平均每周加班五點七小時;加班時數第五多的是機械設備製造業,二十一點二小時,平均每周加班五點三小時。

這些加班工時是主計處用勞工在公司進出留下記錄的統計推估,有不少公司是責任制,員工下班回家還是繼續做公司的案子,這部分的工時無法列入統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