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部水利署最新評估,台灣自然水資源開發總量上限為每年兩百億噸,目前國內年用水量已達一百九十億噸;如再不積極推動節約用水、有效減漏水,最壞情況十年後台灣將陷入「水不夠用」的困境。

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,國內旱澇現象加劇,經建會日前進行國內水資源總體檢,建議在未來十年內,至少得編列新台幣一千億元的水資源建設費用,用以改善水庫、國土保安復育、開發多元水源、增加都會區滯洪能力等計畫。

繼去年八八風災後,今年凡那比颱風再度重創南台灣,使得國內治水防洪問題,再度成為各界關心焦點;加上今年天氣異常炎熱,上半年南部頻傳限水危機,八月下旬甚至連素有「雨港」之稱的基隆也實施七年來首度的夜間限水措施。

相關官員表示,國內「沒雨就缺水,有雨就淹水」的旱澇加劇情況令人提心吊膽。

經建會日前做出政策建議,若是想要達到馬英九總統宣示的「六三三」政見目標,保守估計必須在二○二○年前,編列新台幣一千億元的水資源建設費用,用以改善水庫、國土保安復育、開發多元水源、增加都會區滯洪能力等計畫。

經建會援引聯合國資料指出,雖然台灣每年的平均降雨量高達兩千四百九十三公釐,是世界平均降雨量(八百八十公釐)的二點八倍,但平均每人可用水量只有三千立方公尺,遠低於世界平均的八千九百立方公尺,使得多雨的台灣竟名列於缺水國之林。

官員指出,目前國內水資源分配極不合理,產值不高的農業用水占比高達七成,民生用水占兩成,工業用水僅占一成;若以二○一六年實踐「六三三」政見目標估算,工業用水量將比現在增加一倍左右,民生用水量不能成長,農業用水量則必須明顯減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